在11月20日举行的2024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大会上,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正式发布《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4)》。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电池回收成难题,如何有效利用废旧电池?目前我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处于怎样的发展现状?产业增长迅猛背后又存在哪些隐忧?如何解决? 《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已经实现全产业链在全球领先地位。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总量的7.18%,创造历史新高,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813.4万辆。今年1~9月,从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10强榜单来看,中国企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6席,市场占有率达到64.9%。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 王小康: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超过1450吉瓦,电池包数超过了3,500万包。2024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已经达到了405.8吉瓦,同比增长了37.6%。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预测,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超过1300吉瓦,未来我国将面临着动力电池大规模的集中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其中梯次利用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25年后实现比较快速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200余家从事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业务的企业,建成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400余个,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王小康:到2030年我国动力及储能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超过300万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00多亿,比2022年的实际市场规模增长可能将超过9倍,甚至达到10倍。这个数据非常厉害。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逐渐形成了以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等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回收体系不断完善。那么,退役动力电池的再利用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这一产业在我国会有这么快的增长?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浙江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鲍伟解释说:
鲍伟:第一个因为(动力电池回收设备)它本身是一个庞大的装置,实际上我们的安全环保的处置是第一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第二个经过我们的再生之后,它产生的金属我们称为绿色金属,是一种节能减碳的金属,再用回到电池当中去是非常好的产品。第三个实际上中国是没有很多材料的,包括钴和镍,我们几乎都是依靠进口的,所以这个也被称为城市矿山,我们确保了未来我们的产业发展当中所需要的原料供应。第四个通过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我们可以提高退役电池的残值,这样的话就降低了电池在车上的使用成本,所以对这个行业其实也有着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面对动力电池保有量的增加,2018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溯源管理、行业规范、试点示范等多项管理政策,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及综合利用企业规范条件今年做了修订,政策体系愈加完善。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会长 李力: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管理制度上,在规范企业的发展上,在溯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上,在技术创新上,在标准体系的构建上,在国际合作与发展上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根据《报告》,正是基于新能源电池回收行业这片蓝海,发达国家已将锂电池回收视为维护国家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美国及欧盟明确提出2025年和2030年锂电池回收率等战略目标,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还要求生产者建立回收体系、规划回收网点、支付回收费用、履行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在碳足迹披露、再生料使用比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将废旧电池回收阶段碳排放纳入核算范围。
但是相比之下,我国尚未出台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专有的法律法规,在战略规划、法律框架、责任落实及监管力度等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碳足迹核算和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仍有待加强,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现行的废旧电池标准体系尚未能全面覆盖绿色设计与生产制造、退役管理与回收流程、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企业准入资质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对于回收利用率、环保安全、产品质量以及碳足迹核算等关键要素,缺少协调统一、权威性高、约束力强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也缺乏标准落地执行的监督机制。赣州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斌介绍,产品出口及域外回收存在阻碍:
李斌:因为中国的动力电池大部分还是在国内,也有部分出口,但是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下,要回到中国来还是有一定难度,还有一个就是,国内的法律法规也还没有确定,海外的东西如果回来,我们也还在等待国家的最后的标准的审核,也就是国内法律法规的完善。
技术装备方面,我国锂电池回收专利申请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技术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破碎分选、湿法冶炼等再生利用技术日趋成熟,镍钴的回收率可达到98%以上,锂的回收率也可达到90%。也就是说,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已经具备一定技术基础,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过程复杂、环节多,我国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需要继续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我国闭环回收体系尚未健全,废旧电池运输及流通监管难亟待破解。厦门某股份有限公司锂电循环业务总监祝小明说,闭环回收体系的优势一目了然。
祝小明:构建电池的一个闭环回收网络,这样与使电池厂车厂材料厂,包括回收企业,还有一些拆车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链的闭环,确保每个电池的产业链的闭环,最终使再生料的比例逐渐提升,可能在(生产)未来电池就不需要再开矿了,全部使用我们循环的材料,这样确保我们产业是一个低碳循环的产业。
此外,《报告》显示,随着废旧电池退役规模的快速增长,除龙头企业加码布局外,锂电池产业链新进企业也加速进入回收利用赛道,但企业间技术差距较大,先进企业锂资源回收利用率在90%以上,落后企业锂资源回收利用率仅能达到70%~80%,导致整体行业呈现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现象。也正因此,《报告》建议,下一步需要加强回收利用政策引导和标准体系建设,有效支撑产业发展,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并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回收利用体系,优化产能布局并鼓励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会长李力说,通过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李力:下一步我们专委会将会同各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在政策的推进上协助政府做好支撑,在创新上加大投入的力度,在标准上把标准体系的构建建立起来,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我们也鼓励企业走出去,包括技术合作和建厂投资。